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流传千古。这首词描绘了离别时的痛苦与思念,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原文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鉴赏:
上阕通过描写环境来渲染离别的气氛。“寒蝉凄切”点明季节为秋季,“对长亭晚”则进一步强调时间接近黄昏,这样的背景让整个场景显得更加萧瑟。“骤雨初歇”既交代天气状况,又暗示着即将开始的分别。接着写到送别的场面,“都门帐饮无绪”,说明主人公虽然设宴饯行却毫无食欲;“兰舟催发”则突出了时间紧迫,不得不分离的事实。最后两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将人物情感推向高潮,两人默默相对,泪水盈眶却无法言语,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表现手法极具感染力。
下阕则侧重于抒发内心感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两句不仅道出了普遍存在的现象,还将个人情感上升到社会层面,使得整首词更具哲理性和普适性。接下来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设问形式提出疑问,并通过对特定地点(杨柳岸)和时间(清晨)的具体刻画,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惆怅的画面感。结尾部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再次回到离别后的孤独状态,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悲观预期以及无人可诉衷肠的无奈心情。
综上所述,《雨霖铃·寒蝉凄切》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社会现实的巧妙结合,成功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离别故事。它不仅展现了柳永卓越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普遍存在的思乡怀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