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学习;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学习。我是学习道理的,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篇作品不仅表达了对师道尊严的重视,还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于知识和教育的尊重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