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椭圆的定义,理解椭圆的标准方程。
2. 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椭圆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推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难点: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体图片,如鸡蛋、车轮、盘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特点,引出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二)新知讲解
1. 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2. 标准方程的推导
以椭圆中心为原点,焦点在x轴上为例,设椭圆上的任意一点P(x,y),则有PF1+PF2=2a。经过一系列数学运算,可以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a^2+y^2/b^2=1(a>b>0)。当焦点在y轴上时,标准方程为y^2/a^2+x^2/b^2=1(a>b>0)。
(三)例题解析
例题1:已知椭圆的长轴长为10,短轴长为6,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由题意得,2a=10,2b=6,即a=5,b=3。因为焦点在x轴上,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25+y^2/9=1。
例题2:已知椭圆的焦点坐标为(±4,0),且经过点(3,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由焦点坐标可知c=4,又因为椭圆经过点(3,2),代入椭圆方程可得a^2-b^2=16,a^2=25,b^2=9。因为焦点在x轴上,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25+y^2/9=1。
(四)课堂练习
1. 已知椭圆的长轴长为8,短轴长为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 已知椭圆的焦点坐标为(0,±3),且经过点(2,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掌握了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并通过例题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1、2、3。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