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描写音乐的名篇。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著称,被誉为古代音乐文学中的瑰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原文、注释以及翻译的详细解读。
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
1. 吴丝蜀桐:吴地出产的丝线,蜀地制造的桐木,形容箜篌制作材料的精美。
2. 高秋:深秋时节。
3. 江娥啼竹:传说中湘江女神因思念舜帝而哭泣,泪水洒在竹子上形成斑点。
4. 素女愁:素女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女,这里指她因听到箜篌声而感到悲伤。
5. 昆山玉碎:形容箜篌声音清脆如玉石破裂。
6. 凤凰叫:比喻箜篌声优美如同凤凰鸣叫。
7. 芙蓉泣露:形容箜篌声婉转动人,像芙蓉花上的露珠滴落。
8. 香兰笑:形容箜篌声欢快,如同香兰绽放的笑容。
9. 十二门:长安城的十二座城门,象征京城。
10. 二十三丝:箜篌有二十三根弦,这里指乐器本身。
11. 紫皇:天帝,象征最高权力。
12. 女娲炼石补天:借用女娲补天的神话,形容箜篌声震撼天地。
13. 石破天惊:形容箜篌声巨大,仿佛能震裂石头、惊动天空。
14. 逗秋雨:引发秋雨,形容箜篌声具有神奇的力量。
15. 神妪:传说中的仙人,擅长音乐。
16. 吴质不眠:吴刚,传说中在月宫砍伐桂树的人,这里借指月亮。
17. 露脚斜飞:形容露水在空中飞舞。
18. 寒兔:指月宫中的玉兔。
翻译:
在深秋时节,用吴地的丝线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箜篌被弹奏起来。空旷的山间,白云仿佛停滞不前,被这美妙的音乐所吸引。湘江的女神哭泣着,素女也满怀忧愁,因为她们都被李凭弹奏的箜篌声深深打动。
箜篌的声音如同昆仑山上的玉石破裂,又似凤凰的鸣叫般悦耳动听。那声音时而如芙蓉花上的露珠悄然滑落,时而又像香兰盛开时的笑容般灿烂。箜篌声传遍了长安城的十二座城门,连天上的紫皇也被震动。
箜篌声甚至穿透到了女娲补天的地方,那巨大的声响仿佛要将补天的石头震裂,从而引发了一场秋雨。箜篌的魔力还让梦境进入了神山,教授给那里的仙人,甚至让老鱼跃出水面,瘦弱的蛟龙也翩翩起舞。
就连吴刚也无法入眠,他倚靠在桂树下,看着露水在空中飞舞,仿佛沾湿了月宫中的玉兔。
通过这首诗,李贺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箜篌音乐的魅力,展现了音乐超越时空、触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