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 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和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的方式,理解诗意。
- 结合背景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厚友谊。
-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友情。
难点:体会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送别的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孟浩然的深深惜别之情。
2. 提问:你们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怎样的关系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呢?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全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不理解的字词。
3. 小组交流,解决疑问。
(三)深入解读
1. 分析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
- “故人”指谁?
- “西辞”是什么意思?
- 黄鹤楼位于何处?
2. 探讨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
- “烟花”在这里代表什么?
- 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3. 研究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 “孤帆”暗示了什么?
- “碧空尽”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4. 阐述第四句:“唯见长江天际流”。
-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这种写法有何特点?
(四)情感升华
1. 引导学生思考:李白为什么要如此详细地描写送别的情景?
2. 讨论:从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总结归纳
1. 回顾整首诗的内容及意义。
2. 总结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多读经典诗词。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查找更多关于李白和孟浩然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成就。
六、板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七、反思提升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诗意?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