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中,降水施工是确保基坑安全开挖和后续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合理的降水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基坑渗水、流砂及塌方等问题的发生。本文以某工程为例,详细阐述其采用的降水管井降水与基坑内明沟排水相结合的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某城市中心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且周边环境敏感。为了保障基坑开挖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减少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项目部决定采用降水管井降水结合基坑内明沟排水的方式进行施工。
二、降水管井降水设计
1. 管井布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管井沿基坑四周均匀布置,间距约为15米,深度控制在基底以下3-5米。每个管井配备一台潜水泵,用于将抽取的地下水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2. 抽水系统
抽水系统由主干管道和分支管道组成,主干管道连接各分支管道并最终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所有设备均需定期检查维护,并设置备用电源以防停电情况发生。
三、基坑内明沟排水设计
1. 明沟设置
在基坑底部四周设置一条环形明沟,宽度为50厘米,深度为40厘米。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集水井,用于收集明沟中的积水,并通过水泵将其提升至地面。
2. 排水坡度
为了确保水流畅通无阻,明沟需按照一定的坡度铺设,通常建议坡度为千分之五左右。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注意避免杂物堵塞明沟,影响排水效果。
四、施工步骤
1. 测量放线:首先按照设计图纸准确标定管井位置,并做好标记。
2. 钻孔成井:使用专业设备进行钻孔作业,确保孔径符合要求。
3. 安装滤管:将预制好的滤管放入钻孔内,并固定牢靠。
4. 回填封堵:用砂石混合物填充滤管周围空隙,然后用水泥砂浆封堵顶部。
5. 铺设明沟:按照设计要求铺设明沟,并设置好集水井。
6. 安装抽水设备:安装潜水泵及其他辅助设施,并调试运行。
7. 监测调整:施工期间持续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必要时调整抽水量或增减管井数量。
五、注意事项
- 施工前应充分了解当地气象条件及地质资料,合理规划施工计划。
- 注意保护周边环境,尽量减少噪音污染和尘土飞扬。
- 定期检查抽水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更换损坏部件。
- 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综上所述,该工程施工方案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地下水问题,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