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水调歌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占据了一席之地。这首词由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堪称其代表作之一。以下为原词及现代汉语的解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现代汉语解读:
皎洁的明月啊,你从何时开始升起?我端起酒杯,仰望苍穹,心中满是疑问。我不禁思考,那遥远的天宫里,今夜又是怎样的光景呢?我多么渴望能乘着轻风飞升到那神秘的仙境,可又害怕那琼楼玉宇之中太过寒冷。即便在那里翩翩起舞,映照着自己的身影,也终究不如留在人间来得真实自在。
月光流转,穿过红色的楼阁,轻柔地洒在雕花的门窗上,将我的思绪引向无尽的深夜。这轮明月啊,它难道不该心怀遗憾吗?为何总是在人们分离的时候显得格外圆满?人生如同月亮一般,有悲欢离合,也有阴晴圆缺,这些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圆满。然而,我只愿远方的亲人能够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的光辉。
这首词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诗人对月亮的凝视与遐想,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亲情的深切思念。苏轼用词精妙,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又蕴含了普世的价值观念,使得这首词历经千年仍能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