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寓言,名为《南辕北辙》。此故事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刻哲理,常被后人引以为戒。以下为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魏王欲攻赵,冯谖谏曰:“不可!臣闻之,行远者必近其本,水行者必顺其流。今大王欲伐赵,是舍近而趋远也。夫以秦之强,若出兵相助,则赵虽强亦不足恃矣。且大王之志在于强国,而今反图弱邻国,岂非背道而驰乎?”
魏王不听,卒兴师伐赵。果如冯谖所料,秦果乘虚而入,魏国大败。
翻译:
魏王打算攻打赵国,冯谖劝阻说:“万万不可!我听说,走远路的人一定要先顾好根本,行船的人必须顺着水流的方向。现在大王想要讨伐赵国,这就好比舍弃近处的利益而去追逐远处的东西一样不明智。况且秦国强大无比,一旦它出兵援助赵国,即使赵国再怎么强大也难以抵挡。更何况大王的目标是使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如今却反而去削弱邻国,这不是完全违背了初衷吗?”
魏王没有采纳冯谖的意见,最终还是发兵攻打赵国。结果正如冯谖所预言的那样,秦国趁机进攻魏国,魏国因此惨败。
这篇寓言通过魏王执意攻打赵国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明确目标,遵循正确的方法,切勿因盲目追求而偏离正轨。否则,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最终只会徒劳无功,甚至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