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拼音版:
dōng chéng gāo qiě zhǎng, wēi yí zì xiāng shǔ.
huí fēng dòng dì qǐ, qiū cǎo qī yǐ lǜ.
sì shí gèng biàn huà, suì mù yī hé sù!
chén fēng huái kǔ xīn, xī shuài shāng jú cù.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沈佺期所作的《杂诗》之一。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描绘了东城的高大与绵延不绝的景象,给人一种壮阔之感。“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则通过描写秋天的风吹动大地,使得原本枯黄的秋草又焕发出绿色生机,暗示着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循环往复的规律。
接下来,“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点明了四季更替的变化迅速,让人感叹时间飞逝。“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进一步深化主题,晨风似乎也带着忧愁的心绪,而蟋蟀的鸣叫则表现出了生命的短暂与紧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使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