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文言文的语句,其中有些词语或句子可能让人感到困惑,比如“渔人甚异之”。这句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是:“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在这段文字中,“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字在这里是动词,意为“对……感到诧异”,而“之”则指代前面提到的桃花源及其居民的生活状态。因此,“渔人甚异之”的意思是“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
这句话反映了渔人在发现桃花源这样一个与外界完全不同的理想社会时所产生的强烈震撼和好奇心理。桃花源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生活安宁,与外面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渔人内心深处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并且对这个神秘的地方充满了兴趣。
通过这段描写,作者陶渊明不仅展现了自己对于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桃花源记》作为一篇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经典,至今仍然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让我们思考如何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