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由于病因复杂且病程较长,治疗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疗效。本文通过一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中药治疗的小儿脑性瘫痪病例,分享临床经验与治疗效果。
患儿,男,3岁,因“出生后运动发育迟缓2年”入院。家长诉患儿自出生后即存在吸吮无力、哭声低弱等症状,6个月时能翻身但无法独坐,1岁时勉强能扶站,至今仍不能独立行走。体格检查发现患儿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下肢肌力较弱,步态不稳,伴有语言表达困难及认知能力低下。西医诊断为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中医辨证属“肝肾不足、筋脉失养”。
治疗方案如下:
1. 醒脑开窍针法:选取百会、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此法旨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
2. 中药内服:根据患儿体质及症状特点,开具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加减。具体用药包括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3. 康复训练:配合肢体功能锻炼,包括被动关节活动、站立平衡练习及步态矫正等,由专业康复师指导进行。
经过连续3个月的系统治疗,患儿肌张力明显降低,双下肢力量显著增强,可独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动作,如穿衣、进食等,并能简单表达需求。复查影像学检查显示脑部供血状况有所改善,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本案例表明,醒脑开窍针法与中药相结合,辅以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在改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
总之,中西医结合疗法为小儿脑性瘫痪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希望,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