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在初中语文考试中,说明文是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之一。它以客观、准确的方式介绍事物的特征、功能、原理或发展过程等,旨在向读者传递知识和信息。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其目的是向读者解释、说明某一事物的性质、特征、用途、结构、原理等。它的语言通常较为平实、准确,逻辑清晰,避免使用主观情感色彩强烈的词汇。
说明文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客观性:说明文不带有个人情感,注重事实的陈述。
2. 准确性:语言要精确,避免模糊或夸张的表达。
3. 条理性:内容安排有层次,结构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4. 实用性:说明文往往具有实用价值,如科普类文章、说明书、操作指南等。
二、说明文的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结构、功能等。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2. 事理说明文:解释某种现象或事物的原理、原因、规律等。例如《大自然的语言》《恐龙的灭绝》等。
3. 程序说明文:按步骤说明某一操作过程或制作方法。如《怎样做豆腐》《安装电脑系统》等。
三、说明文的写作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以下几种:
1. 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常用于介绍事物的历史演变或制作过程。
2.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说明,适用于描述建筑、物品的结构等。
3.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说明,如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等。
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为了更清晰地传达信息,说明文常用以下几种说明方法:
1. 举例子: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观点,增强说服力。
2. 列数字:用数据说明问题,使内容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
3. 作比较: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其异同点。
4.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说明抽象或复杂的概念。
5. 分类别:将事物按类别进行划分,使内容条理清晰。
6. 下定义:对某个概念进行简明扼要的界定。
7. 画图表:借助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信息。
五、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技巧
1. 明确说明对象:通读全文,找出文章所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 把握说明顺序:分析文章是按时间、空间还是逻辑顺序展开的。
3. 识别说明方法:注意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助于理解内容。
4. 关注关键词句:如“首先”“其次”“总之”等,有助于把握文章结构。
5. 提炼中心思想:总结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六、常见题型与答题策略
1. 判断说明对象:明确文章是说明什么事物或道理。
2. 分析说明顺序:指出文章是按哪种顺序展开的,并说明理由。
3. 识别说明方法: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 概括内容要点: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注意分点作答。
5. 理解语言特色: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等特点。
七、备考建议
1. 多读多练:广泛阅读各类说明文,积累语感和答题经验。
2. 归纳整理:将常见的说明方法、结构类型、答题技巧进行系统整理。
3. 模拟训练:通过历年真题进行练习,熟悉题型和答题思路。
4. 强化表达:在写作中尝试运用说明文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总之,说明文作为中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掌握好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