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课后练习答案】《孙权劝学》是出自《资治通鉴》的一篇短文,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鼓励下属学习的故事。文章虽短,但寓意深刻,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以下是针对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目的参考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内涵。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卿:古代对人的尊称,相当于“你”。
- 当涂:当权、掌权。
- 掌事:处理事务。
- 整句意思:你现在身居要职,掌管大事,不能不学习!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即“我”。
- 治经:研究经典(如《诗》《书》《礼》等)。
- 博士:古代官名,专门研究经典的人。
- 整句意思:我难道是想让你成为专门研究经典的博士吗?
3.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但:只。
- 涉猎:粗略地阅读。
- 见往事:了解历史。
- 整句意思: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过去的事情就可以了。
4.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大兄:对朋友的尊称,意为“兄长”。
- 何见事之晚乎:怎么认识到事情这么晚呢?
- 整句意思:兄长怎么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呢!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蒙辞以军中多务。
答案: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推辞。
2. 权曰:“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案:孙权说:“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好处。”
3. 蒙乃始就学。
答案: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4.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案:等到鲁肃经过寻阳时,和吕蒙讨论问题,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答:因为吕蒙当时身居要职,负责重要事务,但缺乏文化素养。孙权认为学习对他的工作和成长有帮助,因此劝他学习。
2. 孙权劝学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孙权劝学方式温和而坚定,既没有强迫,也没有责备,而是通过讲道理、举例子来引导吕蒙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3. 文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意思是:士人分别三天之后,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说明人是在不断进步的,不应以旧眼光看待他人。
4. 从文中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吕蒙起初推托,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学习,并最终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说明他是一个能听从劝告、善于学习的人。
四、拓展思考:
1. 你认为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学习。比如,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技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生活中学习新知识,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和思维方式。只有不断学习,人才能不断进步,适应社会的发展。
2. 你觉得孙权的劝学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孙权的劝学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是强制命令,而是通过耐心引导和自身经历来影响他人。这告诉我们,劝说他人时应该讲究方法,尊重对方,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结:
《孙权劝学》不仅是一篇讲述学习重要性的文章,更是一篇体现领导智慧与个人成长的典范之作。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也看到了一个从“吴下阿蒙”到“才略出众”的转变过程。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受到启发,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