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朋党论原文】夫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人之善恶而轻信之。人之相与也,或以利合,或以义合;以利合者,利尽则散;以义合者,义存则固。然世之人,多以朋党为恶,而不察其所以为朋党者,实有不同焉。
昔者,唐之季世,宦官专权,士大夫之间,互相倾轧,或结党营私,或排挤异己,遂致国事日非,民不聊生。然其所谓“朋党”者,岂皆小人哉?亦有君子,因志同道合而聚,因义气相投而立。若一概以“朋党”目之,则是掩其善而扬其恶矣。
欧阳修尝作《朋党论》,其言曰:“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言甚明,盖朋党之分,在于其志之高下,而非其人数之多寡。故君子之朋,虽少而益坚;小人之党,虽众而易散。
然世人多惑于名,而忘其实。见其聚而曰“朋党”,未问其为何而聚;闻其言而曰“异端”,未察其为何而言。如此,则贤者难进,奸者易容,国家之祸,由此而起。
故曰:辨朋党之是非,贵在察其心之所向;定君子之优劣,当观其行之所为。若能明此理,则可去伪存真,择善而从,使忠良得用,奸邪自退,天下庶几可治矣。
——《朋党论》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