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课文,讲述了冬天雪后,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画作”的故事。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画面感,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还能激发他们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掌握“下雪”“画画”“脚印”等词语的读音和书写。
-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趣味性与想象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动物们的“画作”带来的乐趣。
- 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式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雪景图片、动物图片、课文朗读音频)
- 生字卡片
- 白纸、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 动物头饰(用于角色扮演)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雪景图,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雪天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出示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谁在雪地上画画?它们是怎么画的?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同桌交流解决。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并组词。
(三)精读理解(15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结合插图理解内容。
- 介绍雪后的景象,引出“小画家”这一角色。
- 讲述不同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画作”,如小狗用爪子印、小鸡用脚印等。
- 第三段:总结小动物们的“作品”,点明主题。
2. 提问引导:
- 小动物们为什么会在雪地上画画?
- 你觉得这些“画”像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描述吗?
3.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小动物们的“画作”。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角色扮演:学生戴上动物头饰,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在纸上“画画”,并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2.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如果自己是“小画家”,会在雪地上画什么,并画出来。
3. 分享展示: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
- 雪地是大自然的画布,小动物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留下了美丽的“作品”。
- 我们也要学会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
最后布置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雪景,试着画一幅“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画。
六、板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
↓
小狗 —— 爪子印
小鸡 —— 脚印
小鸭 —— 扇子印
小马 —— 马蹄印
↓
美丽的雪地,快乐的小画家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今后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