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咏雪》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撰的一则文言短文,讲述的是东晋时期谢安与侄子谢朗、侄女谢道韫在雪天谈论“白雪纷纷何所似”的故事。文章虽短,但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远,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艺术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课文内容。
-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诵读、讨论、比较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语言表达的智慧。
-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文言词句的理解与翻译;人物对话的分析与感悟。
- 难点:理解“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的巧妙之处及其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背景资料、视频片段(如《世说新语》动画或朗诵音频)。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人物及历史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疏通文意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播放一段关于冬日雪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
- 提问:“你见过下雪吗?如果让你形容一下雪的样子,你会怎么说?”引出课题《咏雪》。
2. 初读课文(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 学生自由朗读,标出疑难字词。
3. 疏通文意(15分钟)
- 分组合作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 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如“内集”“讲论文义”“俄而”“差可拟”“未若”等。
- 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文言知识。
4.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品味语言
1. 复习导入(5分钟)
- 复习上节课的重点词句,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2. 文本分析(20分钟)
- 引导学生找出谢安、谢朗、谢道韫三人对“白雪纷纷”各自的看法。
- 分析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与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其意境与美感。
- 讨论:为什么谢安更欣赏谢道韫的比喻?
3. 拓展延伸(10分钟)
- 介绍谢道韫的生平,了解她作为才女的历史地位。
- 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有关才女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4.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 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与人物形象。
-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用比喻的方式描写雪景,并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
```
《咏雪》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
谢安:咏雪,讲论文义
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关键词汇
内集、讲论文义、俄而、差可拟、未若
三、人物特点
谢安:从容、善教
谢朗:直白、有创意
谢道韫:聪慧、文雅
四、写作手法
比喻、对比、语言简洁
```
七、教学反思
本课以诵读为基础,以理解为关键,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审美。通过比较不同比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附录
- 《咏雪》原文
-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 推荐阅读篇目:《世说新语》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