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急!求解答,求别让我失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8 20:02:55

《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游侠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记述了战国至汉初一些以“义”为重、不拘礼法的侠客事迹。这些游侠虽不依附权贵,却以自身行动践行道义,成为当时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群体。本文旨在呈现《游侠列传》的原文与译文,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篇章的思想内涵与历史价值。

一、《游侠列传》原文

太史公曰:吾闻之,贤者不避世,隐者不避俗。今观古之士,有行于乡里,名在诸侯,而不见于经传者,盖多矣。然其人或以义显,或以勇闻,或以智见,或以忠死,皆可称也。若夫游侠之徒,虽不入于儒术,然其行义,足以动人心,感风俗。

魏公子无忌,赵平原君,信陵君,皆好士,而亦好侠。然其所交,非尽良善,有豪强,有猾吏,有盗贼,有亡命。然其所以结交之者,岂以利哉?抑以义耳。故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然游侠之交,或以义相许,或以恩相报,虽未必合于礼法,而其心则正。

郭解,河内轵人也,少时好侠,不事家人生产,常以侠自任。其母死,宾客送葬者千余,车骑满街。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不近色,而好施。其门下宾客,多亡命之徒,然解遇人,未尝失其意。其后为郡中豪杰,而朝廷欲诛之,乃逃匿于外。后卒死于仇家之手。

朱家,鲁人也,好周急,喜宾客,多藏亡命。其门下客,皆天下之豪杰,或为大侠,或为刺客。然其行义,不求人知,不计利害。故人多德之,而不知其姓名。

剧孟,洛阳人也,少时好博,长大而为侠,能得人死力。其为人,轻财重义,喜结交,不以贫富论人。其门下宾客,多亡命之徒,然皆愿为其用。

袁盎,楚人也,少时好侠,尝为梁孝王郎。后为淮南王相,以直谏见黜。然其性刚直,不畏强御,虽遭贬谪,终不失其节。

二、《游侠列传》译文

太史公说:我听说,贤德的人不会逃避时代,隐居的人也不会避开世俗。如今看古代的士人,有些人行为在乡里之间,名声流传于诸侯之间,却没有被记录在经典文献中的,太多了。然而这些人有的因为道义而显扬,有的因为勇敢而闻名,有的因为智慧而被人知晓,有的因为忠诚而牺牲性命,都值得称赞。至于那些游侠之徒,虽然不归属于儒家学说,但他们的行为和道义,足以打动人心,影响风俗。

魏公子无忌、赵国的平原君、信陵君,都喜爱士人,也喜爱侠客。但他们所交往的人,并不全是善良之人,有豪强,有狡猾的官吏,有盗贼,有逃亡之人。然而他们之所以与这些人交往,难道是为了利益吗?还是为了道义呢?所以说:“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情甜如酒。”然而游侠之间的交情,有的是因为道义而相互信任,有的是因为恩情而互相报答,虽然不一定符合礼法,但他们的内心却是正直的。

郭解是河内轵县人,年轻时就喜欢行侠仗义,不从事家庭产业,常常以侠客自居。他的母亲去世时,前来送葬的宾客有千余人,车辆和马匹挤满了街道。郭解身材矮小,但精干有力,不喝酒,也不接近女色,却乐于施舍。他门下的宾客大多是逃亡之人,但他对待他人从不违背心意。后来他成为郡中的豪杰,但朝廷想要诛杀他,于是他逃亡在外。最终他死在仇家手中。

朱家是鲁国人,喜欢救济困难的人,喜欢结交宾客,常常收留逃亡之人。他门下的宾客都是天下的豪杰,有的是大侠,有的是刺客。但他行事讲义气,不求别人知道,也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人们大多感激他,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剧孟是洛阳人,年轻时喜欢赌博,长大后成为侠客,能够得到别人的死命效劳。他为人轻视钱财,重视道义,喜欢结交朋友,不以贫富来衡量人。他门下的宾客大多是逃亡之人,但都愿意为他效力。

袁盎是楚国人,年轻时喜欢行侠,曾经做过梁孝王的门客。后来担任淮南王的相国,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斥。但他性格刚直,不怕权势,即使被贬职,始终不丧失自己的操守。

三、结语

《游侠列传》不仅记录了游侠的事迹,更反映了司马迁对“义”的推崇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游侠虽不为世人所容,却以自身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义”,这正是《史记》思想深度的体现。通过阅读《游侠列传》,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侠客的精神风貌,也能从中获得对人性与道德的启发。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