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名称及作用;能正确辨认整时和半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养成守时、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 认识钟面上的数字、时针、分针。
- 能够正确读出整时和半时。
三、教学难点:
- 理解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半时的识别。
四、教学准备:
- 实物钟表(或挂图)、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小钟表模型若干。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小朋友早上起床、上学、放学等时间点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时间是怎么表示的吗?”引导学生说出“钟表”这个词,从而引出课题。
2. 新知探究(15分钟)
(1)认识钟面
展示一个大钟面图,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哪些内容。
- 钟面上有12个数字,从1到12。
- 有两根指针:一根长一些的是分针,一根短一些的是时针。
- 有些钟面上还有第三根指针,是秒针,但本节课暂时不学。
(2)认识时针和分针
通过动画演示或实物钟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 教师示范: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3时;如果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3和4之间,那就是3点半。
(3)学习整时和半时
- 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就是几时。
- 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几时半。
3. 动手操作(10分钟)
每组学生发放一个小钟表模型,教师给出几个时间(如:3时、6时半、9时),让学生自己拨动指针,练习读取时间。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巩固练习(10分钟)
-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如连线、填空等。
- 教师出示不同时间的钟面图,让学生快速说出时间。
- 开展“我说你拨”游戏:教师说时间,学生在自己的模型上拨出相应时间。
5. 总结提升(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我们认识了钟表,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
- 提问:“如果你现在是几点钟?你打算做什么?”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表达时间观念。
六、作业布置:
- 在练习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钟表,并标出整时和半时的时间。
- 和家长一起讨论一天中的重要时间点,如吃饭、睡觉、上学等。
七、板书设计:
```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
钟面结构:
12个数字
时针(短)
分针(长)
秒针(可选)
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数字 → 几时
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数之间 → 几时半
```
八、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识别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课堂互动积极,学生参与度高。但在理解半时的概念上仍需加强练习,今后可通过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巩固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