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九日(九日登高原文及赏析)】在中国古代诗词的长河中,重阳节是一个备受文人墨客青睐的节日。九月九日,又称“重阳”,是古人登高、赏菊、祈福的重要日子。而唐代诗人王勃的《蜀中九日》正是这一节日背景下创作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与人生的感慨。
原文:
> 蜀中九日
> 王勃
> 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
> 今日是何日?满城皆酒家。
> 遥思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在蜀地的重阳节这一天,一开门便看见满城盛开的菊花。今天是什么日子呢?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酒香之中。我远望故乡的菊花,想来它们应该正围绕着战火的痕迹开放。
赏析:
王勃的这首《蜀中九日》,虽然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全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写菊花、酒家等典型意象,营造出一种节日的热闹氛围。然而,在这表面的欢愉之下,诗人却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乱的忧虑。
第一句“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带出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赏菊。第二句“今日是何日?满城皆酒家”,则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气氛的感叹,似乎在问:这是怎样的日子,竟然让整座城市都沉浸在酒香之中?
第三句“遥思故园菊”,将诗人的思绪拉回到遥远的故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一句“应傍战场开”,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写出了菊花在战乱中的顽强生长,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无奈。
总结:
《蜀中九日》虽为一首短诗,但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王勃在抒情与叙事之间的巧妙结合。它不仅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作品,更是一首寄托情怀、反映社会现实的佳作。在重阳佳节之际,读此诗,既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深沉与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