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江水原文及翻译】《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由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所著。全书共四十卷,记载了中国各地的河流、山川、城邑、风俗等内容,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江水”一篇是对长江流域的详细描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具有极高的文学与历史价值。
一、原文
江水出岷山,西流至犍为,东流至江阳,入于海。其水清而急,其势浩荡,自巴蜀至于荆楚,皆仰之以为利。江水之源,出岷山之南,其地多石,少土,水势湍急,故其流不息。
江水自三峡之间,东流而下,两岸高山,层峦叠嶂,猿鸣鸟叫,声闻数里。其间有滩,名曰“滟滪”,其石如砥,水势激荡,舟行至此,必慎之又慎。
江水之东,有巫山,山势奇绝,云气缭绕,古称“巫峡”,乃三峡之一也。其山高峻,水深流急,人迹罕至,惟有渔夫樵子,往来其间。
江水之南,有荆门,其地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江水至此,水势稍缓,然其流仍不可测,每岁夏秋,水涨如潮,民多避之。
二、翻译
长江发源于岷山,向西流经犍为,再向东流到江阳,最终汇入大海。江水清澈而湍急,水流浩大,从巴蜀地区一直到荆楚一带,都依赖它作为灌溉与交通之用。江水的源头位于岷山以南,那里多为岩石,土壤较少,因此水流迅猛,永不停息。
长江在三峡之间奔腾而下,两岸群山连绵,层层叠叠,猿猴啼叫,鸟儿鸣唱,声音可以传到几里之外。江中有一些险滩,名叫“滟滪”,石头像磨刀石一样平滑,水流冲击力极大,船只经过时必须格外小心。
长江东边有巫山,山势险峻,云雾缭绕,古人称之为“巫峡”,是三峡之一。这座山高耸入云,江水深邃而湍急,人烟稀少,只有渔夫和樵夫偶尔在其中行走。
长江南岸有荆门,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江水到了这里,水流稍微平缓一些,但仍然难以预测,每年夏秋时节,水位上涨如潮,百姓多会避开此地。
三、结语
《水经注·江水》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书,更是一篇充满诗意的山水散文。通过郦道元的笔触,我们仿佛能亲眼见到长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江水的地理特征,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