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苏轼《吴中田妇叹》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苏轼《吴中田妇叹》翻译赏析,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2 18:22:41

苏轼《吴中田妇叹》翻译赏析】北宋大文豪苏轼,不仅以诗词闻名于世,其作品也常常反映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吴中田妇叹》便是其中一篇关注民间疾苦、表达对底层百姓同情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写吴中地区(今江苏一带)农村妇女的辛劳与苦难,揭示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难与官府赋税的沉重。

一、原文

> 吴中田妇叹

> 家家守岁迎春至,

> 田妇含愁独不眠。

> 前日雨多泥没膝,

> 今朝雪重路难前。

> 老夫已负千金债,

> 幼子犹啼五斗钱。

> 吾闻古有贤令尹,

> 不使民贫自安便。

二、翻译

吴中田妇叹

每家都在守岁迎接新春,

只有田妇含着忧愁无法入眠。

前几天雨水太多,泥泞没过膝盖,

今天又下大雪,道路难以行走。

老翁已经欠下千两银子的债,

孩子还在哭着要五斗米的钱。

我听说古代有贤明的县令,

不会让百姓贫穷而自己安逸。

三、赏析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一个普通田妇的描写,反映出当时农民在自然灾害和赋税压迫下的生活困境。诗中“前日雨多泥没膝,今朝雪重路难前”两句,用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暗示农事的艰难,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感和感染力。

“老夫已负千金债,幼子犹啼五斗钱”一句,则是诗人对农民家庭贫困现状的深刻描绘。千金债与五斗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农民生活的拮据与无奈。同时,“吾闻古有贤令尹,不使民贫自安便”则是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呼唤,表达了他对清廉官员的期待,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四、艺术特色

1. 语言质朴,贴近生活: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田妇的艰辛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2. 对比手法突出主题:通过“守岁迎春”与“田妇不眠”的对比,表现出节日氛围与民间苦难之间的反差。

3. 借古讽今:结尾提到“贤令尹”,既是对古代贤臣的追忆,也是对当下官员的批评,体现了苏轼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

五、结语

《吴中田妇叹》虽篇幅不长,却字字珠玑,情感深沉。它不仅是对一位普通田妇命运的同情,更是对整个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苏轼以诗为镜,映照出人民的苦难与时代的不公,展现了他作为文人兼士大夫的良知与担当。这首诗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共鸣,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