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宋代大文豪苏轼,不仅以豪放词风著称,其婉约之作也极具艺术魅力。《鹧鸪天》是苏轼创作的一首抒情小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他在人生起伏中的心境变化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一、原文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土冈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二、白话翻译
树林尽头,山峦清晰可见,竹林掩映着院墙。
乱飞的蝉声,枯黄的草地,点缀着一个小小的池塘。
白鸟在空中时而飞翔,
水面的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村舍之外,土岗旁边,
我拄着藜杖缓缓地走着,直到夕阳西下。
昨夜殷勤地下了一场细雨,
让我这漂泊的人生,又多了一日的清凉。
三、作品赏析
这首《鹧鸪天》是苏轼晚年所作,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极强,描绘了夏日傍晚的乡村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1. 写景如画,情景交融
开篇“林断山明竹隐墙”,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山水田园图。接着“乱蝉衰草小池塘”,点出了季节的萧瑟与静谧。白鸟飞过天空,红荷映水,动静结合,使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生命力。这种写景方式,体现了苏轼“以诗入词”的特点,将自然之美与内心感受融为一体。
2. 情感含蓄,意境深远
后半部分,“杖藜徐步转斜阳”,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流露出他对短暂安宁生活的珍惜与满足。这里的“浮生”二字,暗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却又透出一种豁达与释然。
3. 风格独特,别具一格
与苏轼常见的豪放词风不同,《鹧鸪天》展现的是他细腻、温婉的一面。整首词没有激烈的情感宣泄,而是通过平淡的描写传达出深沉的哲思与生活情趣,体现了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四、结语
《鹧鸪天》虽为一首小词,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它不仅是苏轼对自然之美的礼赞,更是他对人生境遇的坦然面对。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苏轼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这种情怀与智慧,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总结:
苏轼的《鹧鸪天》,以清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夏日黄昏的乡村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它不仅是宋词中的佳作,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抒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