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阿长与〈山海经〉》的说课内容。本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童年时期一位平凡却令人难忘的保姆——阿长。
一、教材分析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属于记叙性散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语言质朴而富有情感,通过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怀念与敬意,同时也反映了旧社会中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本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背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感受平凡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及其在文中的作用;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 难点:体会鲁迅语言风格的特点,理解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导入法:通过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 问题探究法: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提升思维深度。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展示关键语句、人物形象分析等内容,增强课堂直观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你有没有印象深刻的长辈?”引出主题,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共鸣。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主要人物和事件。
3. 精读品析(20分钟)
分段落讲解,重点分析阿长的性格特征及作者对其情感的变化。如:从“我”对阿长的不满到后来的感激与怀念,体现出人物形象的立体性。
4. 深入探讨(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普通的保姆会让作者如此难忘?她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主旨,强调平凡人物的伟大之处,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六、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生活中最难忘的一个人,模仿本文的写作风格。
2. 阅读《朝花夕拾》其他篇章,比较不同人物形象的描写方式。
七、板书设计
(板书略)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节奏的把控,避免内容过于繁杂,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我对《阿长与〈山海经〉》一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