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贾谊《吊屈原赋》原文及翻译】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辞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历史背景。其中,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所作的《吊屈原赋》,不仅是一篇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也寄托了对历史人物屈原的深切悼念与共鸣。本文将呈现《吊屈原赋》的原文,并对其内容进行简要翻译与解读。
一、原文
《吊屈原赋》
惟若人之殊异兮,羌无俦而独处。
志不苟合于时俗兮,行不欲与世同。
怀瑾握瑜而不售兮,遭世浊而莫知。
身既被放逐兮,心犹未悔。
虽九死其犹未悔兮,岂以吾身之孤危?
悲夫!忠臣之遇,何其惨也!
谗言日进,贤者远去。
君王不明,群小当道。
屈子沉江,魂归何处?
哀哉!哀哉!
余虽不才,敢为君哭。
愿君之灵,鉴我赤心。
虽生不能共济,死亦愿为邻。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二、翻译
《吊屈原赋》译文:
像这样与众不同的人啊,孤独无依,无人能比。
他的志向不愿随波逐流,行为也不愿与世俗同流。
他怀抱美玉般的品德却无人赏识,身处污浊的时代却无人理解。
虽然被放逐,内心却不后悔。
即使经历千百次死亡,也不会改变初衷,又怎会因自身的困苦而动摇?
可悲啊!忠诚的大臣遭遇如此不幸!
谣言不断传入,贤能之人纷纷离去。
君主昏庸,小人当权。
屈原投江自尽,他的灵魂飘向何方?
悲哀啊!悲哀啊!
我虽无才,也敢为你哭泣。
愿你的灵魂看到我的一片赤诚之心。
即使生前无法一同辅佐,死后也愿成为你的知己。
呜呼哀哉!恭敬地献上祭品。
三、创作背景与意义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推崇忠君爱国。他在《吊屈原赋》中,借悼念屈原来表达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对理想抱负的坚持。屈原作为楚国的忠臣,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最终投江殉国,这种悲剧命运引发了贾谊的强烈共鸣。
通过这篇赋,贾谊不仅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与哀思,也反映了自身在政治上的失意与无奈。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是汉代辞赋中的代表之作。
四、结语
《吊屈原赋》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追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提醒后人,在面对不公与困境时,应坚守内心的信念与操守。贾谊以其深沉的情感与高洁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忠贞不渝的榜样。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