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西晋李密《陈情表》原文及解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西晋李密《陈情表》原文及解析,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6 19:55:56

西晋李密《陈情表》原文及解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西晋时期的李密所作的《陈情表》是一部极具情感力量与道德感召力的奏章。这篇文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祖母的深厚孝心,也体现了他在仕途与亲情之间的艰难抉择。文章语言真挚、情感深沉,被誉为“千古至文”,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

一、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二、解析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篇奏章,目的是为了请求朝廷允许他暂时不去任职,以便照顾年迈的祖母刘氏。文章开篇便以“险衅”、“闵凶”等词点明自己命运多舛,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长大,生活极为艰辛。这种身世背景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打下了基础。

文中多次提到“祖母刘”的病情严重,以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表现出李密对祖母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他并非不愿为国效力,而是因为祖母年迈体弱,无法离开身边。这种“忠孝难全”的矛盾心理,正是文章感人至深之处。

李密在文中还提到自己曾仕于蜀汉,虽有官职,但并不看重名利,如今受朝廷重用,却因家庭原因无法赴任。这种谦逊与自省的态度,使他的请求显得更加真诚和合理。

最后,他以“乌鸟私情”作比,表达自己对祖母的感恩与依恋,并恳请皇帝准许他“终养”祖母。全文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结构严谨,既有个人情感的倾诉,也有对国家制度的尊重,堪称一篇感人至深的奏章。

三、总结

《陈情表》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传达了儒家文化中“孝”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展示了古代士人在忠与孝之间的挣扎与选择。李密通过这篇文章,成功地打动了晋武帝,最终得以留在家中奉养祖母,这一段历史也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今天,我们阅读《陈情表》,不仅是欣赏其文学之美,更是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性光辉与道德情怀。在现代社会,虽然时代已变,但这份对亲情的珍视与责任,依然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