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样本】为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总则
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生产、经营、办公等场所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
2. 安全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或人的不安全行为。
3. 公司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防止事故发生。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 公司设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负责统筹协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隐患排查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隐患识别、登记、评估、整改、复查等环节。
3. 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定期组织本部门开展隐患自查,并落实整改措施。
三、隐患排查方式
1. 日常检查:由安全管理人员或班组长每日对作业现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
2. 专项检查:针对重点区域、关键设备、特殊作业等开展专项排查,如电气安全、消防设施、危化品管理等。
3. 季度检查:由公司安委会组织,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隐患排查,形成书面报告并存档备查。
4. 年度评估:结合年度安全绩效考核,对全年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四、隐患分类与分级管理
1. 按隐患危害程度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
- 一般隐患:指可能造成轻微伤害或较小经济损失的隐患;
- 重大隐患:指可能引发较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隐患。
2. 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不同等级隐患由相应层级负责人负责整改,并限期完成。
五、隐患整改与跟踪管理
1. 发现隐患后,应及时填写《隐患排查整改记录表》,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
2. 对于一般隐患,由责任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对于重大隐患,需上报公司领导审批后组织实施。
3. 整改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复查,确认隐患已消除并签署复查意见。
4. 建立隐患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隐患治理闭环。
六、监督与考核
1. 公司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作为各部门及个人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2. 对未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或整改不到位的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
3.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对提供重大隐患信息并协助整改的人员给予奖励。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各部门可根据本制度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公司备案。
3. 本制度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完善。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公司将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