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赏析】《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撰写的一篇说明性散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我国江南地区著名园林——苏州园林的独特风貌与艺术成就,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妙与智慧。
课文原文(节选)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相比之下,总觉得苏州园林是别具一格的。因为这些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出许多不同风格的园林。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
游览苏州园林,总让人感到一种宁静与和谐。无论是曲径通幽的小路,还是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都透露出一种淡雅、含蓄的艺术气质。这正是苏州园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内容赏析
《苏州园林》不仅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的文章,更是一篇充满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的散文。作者以“图画”为核心,贯穿全文,将苏州园林的构图、布局、色彩、意境等方方面面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一、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文章开头点明主题,指出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接着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展开说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这种结构方式既符合说明文的特点,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二、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
叶圣陶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又不失文采。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如“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园林的美感。此外,“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等词语的使用,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三、文化内涵深厚
文章不仅描述了苏州园林的外在美,还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园林的设计讲究“天人合一”,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也反映了古人高超的艺术修养和生活智慧。
四、情感真挚,引发共鸣
虽然文章以说明为主,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他通过对园林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赞美与敬仰。这种情感的表达,使文章更具温度,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结语
《苏州园林》作为一篇优秀的说明文,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美,不仅在于视觉上的享受,更在于心灵上的触动。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体会到生活的诗意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