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析、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意境,感受作者在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体会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真挚的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
- 难点:体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所表达的高洁品格与坚定信念。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古诗朗诵音频、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王昌龄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创设: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古筝音乐,展示“芙蓉楼”、“寒雨连江”等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提问:“你有没有经历过离别?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离别场景,激发情感共鸣。
2.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示范朗读:
教师配乐朗读全诗,学生注意听音调、节奏和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指名朗读:
邀请几名学生轮流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发音。
4. 整体感知:
提问:“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逐句解析:
- “寒雨连江夜入吴”,描绘了寒冷的雨夜,江水连天,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眼前是孤独的楚山,暗示了离别的不舍与孤独感。
- “洛阳亲友如相问”,诗人想象朋友在洛阳是否有人询问他的近况。
- “一片冰心在玉壶”,用“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灵,“玉壶”象征高洁的品格,表达了诗人不为世俗所染的坚定信念。
2.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为什么诗人要写‘洛阳亲友如相问’?这说明了什么?”
- “‘冰心’和‘玉壶’有什么象征意义?”
3.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高洁情操的品质,感受其坚贞不屈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生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对“友情”与“坚持”的理解。
2. 补充背景:
简介王昌龄的生平及其在唐代诗坛的地位,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3. 欣赏朗诵:
播放名家朗诵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了解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感,感悟了“冰心玉壶”的精神境界。
2.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全诗。
- 以“我心中的‘冰心玉壶’”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离别之情、高洁志向
```
五、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情境,增强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的赏析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