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8 19:54:37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经典课文,选自《三国演义》。这篇文章讲述了诸葛亮在周瑜的刁难下,凭借智慧和胆识,在三天内巧妙地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的故事。文章语言生动,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色彩,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历史故事的热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体会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并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同时,通过文本分析,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故事发展的基本脉络。

-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情境再现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临危不惧的精神。

-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机智和勇敢。

- 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的分析,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课文录音、板书设计。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提问:“你们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吗?它发生在哪个朝代?讲的是谁?”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草船借箭》,齐读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圈出不懂的地方。

2. 检查预习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组织学生认读、组词、造句。如:“军师、督学、雾大、箭杆”等。

3. 整体感知

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初步理清故事结构。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讲解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诸葛亮如何应对周瑜的刁难,以及他如何利用天气、地形、心理战术成功“借”箭。

2. 重点语句分析

出示关键句子:“诸葛亮笑着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好十万支箭。’”

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自信与智慧。

3. 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的语气,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实际

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借箭’的情况?你是怎么解决的?”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2. 推荐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精彩章节,如《空城计》《火烧赤壁》等,拓宽阅读视野。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

2.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人?”

六、作业布置

1. 基础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要求语言通顺,内容完整。

2. 拓展作业

观看《三国演义》相关影视片段,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七、板书设计

```

草船借箭

┌───────────┐

│ 诸葛亮:聪明、机智、沉着 │

│ 周瑜:心胸狭窄、设陷害 │

│ 鲁肃:忠厚老实、协助诸葛亮 │

└───────────┘

三天借箭——智慧取胜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与成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