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买东西的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购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基本常识,如识别商品标签、辨别真假商品、合理消费等,掌握基本的购物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理性消费、科学购物,提高辨别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了解购物时应关注的商品信息,掌握识别商品真伪的方法。
-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避免上当受骗。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商品包装实物、真假商品对比图片、购物情景视频、课堂练习题等。
- 学生准备:提前观察家中或超市的商品包装,记录自己购物时的经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去超市买过东西?你觉得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买东西的学问》,一起来探索如何聪明地购物。”
(二)新授内容(20分钟)
1. 认识商品标签
展示不同商品的包装,引导学生观察标签上的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成分表等。
提问:“如果一个商品没有这些信息,你还会买吗?为什么?”
2. 辨别真假商品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对比,讲解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如看包装是否整洁、是否有防伪标识、价格是否异常低廉等。
情景模拟:假设你买到一瓶“假奶粉”,你会怎么办?
3. 合理消费
讨论“什么是合理的消费”、“怎样才能不浪费钱”。
引导学生思考:购物前要列清单,不要冲动消费,学会比较价格和质量。
(三)课堂活动(15分钟)
1.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如果你在超市看到一件打折商品,但你并不需要,你会买吗?为什么?”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2. 情景剧表演
设计几个购物场景(如被推销员误导、买到不合格商品等),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体验并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 课堂小测验
出示几道选择题或判断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如:
- 商品标签上必须包含哪些信息?( )
A. 生产日期 B. 厂家地址 C. 以上都是
- 购物时遇到价格特别低的商品,我们应该怎么做?( )
A. 立即购买 B. 先查看商品信息 C. 不买
2. 课后任务
鼓励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检查家中食品包装,记录发现的问题,并向家长提出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买东西不是随便买,而是要有智慧、有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五、板书设计
```
买东西的学问
——学会聪明购物
1. 认识商品标签
2. 辨别真假商品
3. 合理消费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结合实物展示和互动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锻炼购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