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翁登泰山》原文、译文及赏析】《二翁登泰山》是一则寓意深刻、语言简练的寓言故事,出自清代作家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文章虽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与自然、坚持与毅力之间的关系。
一、原文
> 二翁者,皆年七十,欲登泰山。或曰:“尔老矣,何以登?”二翁曰:“吾志也。”遂行。路险而远,其一病,不能进。其一独登。至巅,望远,喜甚。归,语其友曰:“吾虽未共登,然心已至矣。”
二、译文
有两个老人,年纪都七十岁了,他们想要登上泰山。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还去登山呢?”两位老人回答说:“这是我们的志向。”于是他们出发了。山路险峻且遥远,其中一位中途生病,无法继续前行。另一位独自登上了山顶。站在高处远眺,他非常高兴。回到家中,他对朋友说:“虽然我没有和他一起登上山顶,但我的心已经到达了。”
三、赏析
《二翁登泰山》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意味深长,给人以强烈的启示。
首先,文章通过两个年迈老人的行动,表达了“志在必得”的精神。尽管他们年事已高,身体条件不如年轻人,但他们并没有被年龄所限制,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令人敬佩。
其次,文中提到“其一病,不能进”,说明现实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即使如此,只要心中有信念,精神上就已经抵达目标。这体现了“心到即至”的哲学思想,强调了内心的力量远胜于外在的成就。
再者,结尾部分“吾虽未共登,然心已至矣”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不仅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也体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这与庄子“坐忘”、“心斋”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此外,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这种风格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理念的体现。
四、结语
《二翁登泰山》虽为一篇小文,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坚定与满足。无论年龄多大,只要心中有梦,就有希望;只要心志不移,就能抵达心中的“泰山”。
这不仅是对两位老人的赞美,更是对每一个怀揣梦想、坚持信念的人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