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强曹冲称象的故事评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文故事的讲解往往是一个挑战。如何将一篇看似简单的古代寓言,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的内容,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俞正强老师在执教《曹冲称象》一课时,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为听课者呈现了一堂充满智慧与启发性的语文课。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来看,俞老师并没有局限于字词解释和情节复述,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思维方法”和“文化理解”上。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曹冲能想到用石头代替大象来称重”,从而引出“化难为易”的思维方式,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故事内容,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在课堂结构的设计上,俞老师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他没有直接讲授课文,而是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如“如果你是曹冲,你会怎么称象?”、“为什么古人会想到这样的办法?”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大胆表达。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此外,俞老师的语言表达简洁而富有感染力。他在讲解过程中,善于运用比喻、举例和生活化的语言,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比如,他将“称象”比作“解决难题”,将“曹冲的聪明”比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些生动的表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俞老师在课堂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他通过对“曹冲称象”这一典故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智慧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的来说,俞正强老师的这节《曹冲称象》评课,不仅是一堂语文课,更是一堂思维训练课、文化启蒙课。他通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活的教学策略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成功地将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这堂课不仅让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