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的赏析】《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于1929年秋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如下:
> 人生易老天难老,
> 岁岁重阳,
> 秋风万里,
> 黄花依旧,
> 红叶满山。
> 今又重阳,
> 战地黄花分外香。
> 一年一度秋风劲,
> 不似春光,
> 胜似春光,
> 粒粒皆辛苦,
> 红叶满山。
这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和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乐观精神。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革命将士的鼓舞,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采桑子·重阳》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哲理的诗词作品。它不仅描写了重阳节的秋景,更借景抒情,寄托了作者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词中“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将战争环境下的自然之美与革命者的坚韧精神融为一体,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全词结构严谨,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一贯的风格——既具传统诗词的美感,又富有现代革命精神。
表格:《采桑子·重阳》赏析要点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毛泽东 |
创作时间 | 1929年秋 |
体裁 | 词(《采桑子》) |
主题 | 重阳节、秋景、革命斗争 |
语言风格 | 简洁明快,富有哲理 |
意象运用 | 黄花、红叶、秋风、战地等 |
情感表达 | 乐观、坚定、豪迈 |
核心句子 | “战地黄花分外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
思想内涵 | 表达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信心,展现革命者的精神风貌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词的历史背景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可继续深入分析。
以上就是【采桑子重阳的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