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后半句】“食色性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原句为:“食色,性也。”意思是说,饮食和男女之情是人的本性。这句话在古代常被用来说明人天生就具有追求生存和繁衍的本能。然而,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前半句,而忽略了其后半句的深层含义。
实际上,在《孟子》原文中,“食色性也”之后还有更完整的一段话:
> “食色,性也;仁,人心也。舍鱼而取熊蹯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饮食和男女之情是人的本性,但仁爱之心才是人心的根本。如果必须在鱼和熊掌之间选择,应当选择熊掌;如果在生命和道义之间选择,应当选择道义。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但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由此可见,“食色性也”的后半句并非简单地强调人的欲望,而是强调人在面对欲望时应有更高的道德追求与精神境界。
“食色性也”是孟子关于人性的论述,强调人的基本欲望是自然的、合理的。但孟子并没有止步于此,他进一步指出,人不仅有欲望,更有道德意识和精神追求。在面临选择时,应当以“义”为重,而非一味满足私欲。因此,“食色性也”的完整含义不仅是承认人性,更是引导人们向善、向上。
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 |
| 原文 | “食色,性也。” |
| 后半句 | “仁,人心也。舍鱼而取熊蹯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
| 意思 | 食欲与情欲是人的本性,但仁爱之心才是人心的根本。 |
| 核心观点 | 人应追求道义,而非仅满足欲望。 |
| 现代启示 | 人性中有自然的一面,但也需道德约束与精神提升。 |
通过了解“食色性也”的完整语境,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孟子的人性观,也能更好地反思现代生活中如何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坚守道德底线与人生价值。
以上就是【食色性也后半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