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菽的读音和字义

2025-10-28 02:35:55

问题描述:

菽的读音和字义,急!求解答,求不敷衍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8 02:35:55

菽的读音和字义】“菽”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它在古代文献中常被使用,尤其在描述农作物或食物时更为常见。本文将从“菽”的读音、字义以及相关用法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基本信息。

一、读音

“菽”的拼音为 shū,声调为 第一声(阴平),发音类似于“书”,但需要注意的是,“菽”是单字词,不带其他声调变化。

二、字义

“菽”在古汉语中主要指豆类植物,尤其是大豆,也可泛指各种豆科作物。在古代,由于粮食种类有限,人们常用“菽”来表示谷物以外的植物性食物,有时也用于区分五谷中的“豆”。

此外,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典籍中,“菽”也被用来象征朴素的生活或平民百姓,如“布衣蔬食”等表达方式。

三、常见用法与例子

1. 作为名词:

- 例句:“菽粟不足,民多饥馑。”(出自《左传》)

意思是:豆类和谷物不足,百姓多有饥饿。

2. 作为动词:

- 在某些古文中,“菽”也有“种植豆类”的意思,但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这种用法。

3. 文化象征:

- “菽”在文人笔下常与“稻”“麦”并列,代表基本的生存资源,体现对民生的关注。

四、总结

“菽”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汉字,主要含义为豆类植物,尤其指大豆。在古代,它是重要的粮食来源之一,也常用于文学表达中。虽然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学习古文或了解传统文化时仍有一定价值。

表格:菽的读音与字义总结

项目 内容
汉字
拼音 shū
声调 第一声(阴平)
基本字义 豆类植物,尤指大豆
引申义 平民生活、朴素饮食
文化象征 生存资源、民生关注
现代使用 较少,多见于古文或文学
常见搭配 菽粟、布衣蔬食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菽”虽不常见,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以上就是【菽的读音和字义】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