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围绕《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展开教学。这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羞辱,凭借智慧与机智成功维护国家尊严的故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古代历史人物的风采,还能感受到语言表达的艺术与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课堂伊始,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晏子’是谁吗?‘使楚’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晏子是古代的外交官”,也有的猜测“使楚可能是指去楚国办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引导他们结合课文标题进行初步理解。
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逐句讲解重点字词。如“楚王”、“晏子”、“使”、“辱”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同时,教师还利用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的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楚国与齐国的位置关系,增强历史背景的理解。
在深入分析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晏子是如何应对楚王的三次羞辱的。例如,当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时,晏子巧妙地用“最贤能的人被派来出使,而我是最不贤能的,所以被派来了。”来反讽楚王的无礼。教师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模仿晏子的语言风格,进行角色扮演,现场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此外,教师还设计了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设想自己遇到类似情况时该如何应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提升了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
最后,教师总结了晏子的智慧与勇气,并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如何像晏子一样,用智慧和礼貌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国家的形象。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
整堂课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既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又重视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