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反思】在本次《搭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朴素情感与人文关怀。这篇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是一篇非常适合进行情感教育和语言积累的文章。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图片导入,让学生观察“搭石”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我带领学生逐句阅读课文,关注描写人物动作和心理的细节,如“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这样的句子,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善良与责任感,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在课堂互动环节,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搭石”这一行为的理解。有学生提到,生活中也有类似“搭石”的行为,比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老师为学生耐心讲解等。这种联系实际的讨论,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搭石”这一概念缺乏直观认识,导致他们在理解课文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个别学生在朗读时缺乏感情,未能充分表达出文章的情感色彩。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后续教学中将加强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总的来说,这次《搭石》的教学让我认识到,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今后,我会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体会情、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