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杜甫唐诗《哀江头》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杜甫唐诗《哀江头》赏析,真的撑不住了,求高手支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0 02:00:29

杜甫唐诗《哀江头》赏析】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史”,其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人民疾苦与个人情怀。在众多诗作中,《哀江头》以其深沉的情感与悲凉的意境,成为杜甫诗歌中的代表之作之一。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目睹长安沦陷、国破家亡的惨状,内心充满悲愤与哀痛,遂以《哀江头》为题,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原文: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羽扇,风流犹拍阑干。

君王游乐忘归路,胡骑长驱入帝都。

宫阙空余断壁,江山依旧画图。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内容解析:

开篇“少陵野老吞声哭”,点明了作者的身份与情感基调。“少陵”是杜甫的别号,他自称为“少陵野老”,表达出一种落魄文人的身份认同。“吞声哭”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悲伤,无法放声痛哭,只能默默流泪,情绪沉重而压抑。

“春日潜行曲江曲”,描绘出一个春天的午后,诗人独自一人悄悄走在曲江边。曲江是唐代长安著名的游览胜地,曾是皇室贵族赏花游春的地方,如今却一片冷清,暗示着盛极而衰的历史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荒废,门前紧闭,无人问津;而岸边的柳树和蒲草却依然青翠,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这种对比,增强了诗中的苍凉感。

“忆昔霓旌羽扇,风流犹拍阑干。”这是对过去辉煌时代的回忆。霓旌指皇帝的仪仗,羽扇则是帝王出游时的装饰,这里用以象征昔日的盛世。然而,“风流犹拍阑干”则暗示着曾经的风流人物早已不在,只剩下空荡荡的栏杆,令人唏嘘。

“君王游乐忘归路,胡骑长驱入帝都。”这两句直指安史之乱的发生。唐玄宗沉迷享乐,不顾国事,最终导致胡人入侵,京城沦陷。这一转折点成为历史的分水岭,也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宫阙空余断壁,江山依旧画图。”此句进一步渲染出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宫殿虽毁,但江山依旧,似乎没有变化,但人心已变,昔日的繁华不再,只有残垣断壁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最后两句:“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描绘了一群年迈的宫女,在空荡的宫中闲坐,谈论着已逝的帝王。她们或许曾亲历盛世,如今却只能回忆过往,寄托哀思。这一幕极具画面感,也深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全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没有华丽辞藻,却能打动人心。

2. 对比手法突出主题:通过昔日繁华与今日凄凉的对比,强化了诗的主题。

3.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借助曲江、宫殿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抒发内心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结语:

《哀江头》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一个时代悲剧的深刻记录。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这首诗犹如一曲悲歌,穿越千年,依然震撼人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铭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