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在柏林》优质课件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在柏林》优质课件,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卡在这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3 00:03:3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在柏林》优质课件】《在柏林》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美国作家奥莱克西·赫尔曼。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性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战争带来的痛苦,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体会作者对战争的批判态度。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战争对普通人的伤害。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

> “同学们,你们知道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发生在战争背景下的小故事。”

接着展示课文标题《在柏林》,并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 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三)精读分析(20分钟)

1. 人物形象分析

- 老妇人:她是一个失去亲人的老人,内心充满悲伤与无助。

- 少年士兵:他虽然年轻,但已经经历了战争的残酷,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压抑。

- 司机:作为旁观者,他的反应体现了人们对战争的麻木与冷漠。

2. 细节描写的作用

- 例如:“她一直数着,好像要把所有的数字都记在心里。”这句话表现了老妇人内心的痛苦与执着。

- “他没有说话,只是低下头。”这表明少年士兵内心的沉重与无言。

3. 主题理解

- 本文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反映出战争对人类心灵的摧残。

- 作者借这个故事表达了对和平的呼唤,呼吁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那个少年士兵,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 联系现实:结合当前社会,谈谈你对“和平”的理解。

- 写话练习:以“我眼中的战争”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

-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战争带来的伤害和和平的重要性。

- 布置作业:

- 抄写并背诵文中描写老妇人动作和心理的句子。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如果我是那个孩子》。

四、板书设计

```

在柏林

——奥莱克西·赫尔曼

人物:老妇人、少年士兵、司机

情感:悲痛、压抑、无奈

主题:战争的残酷、对和平的向往

写作手法:细节描写、心理刻画

```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今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的战争与冲突,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

如需配套PPT课件、教学视频或练习题,可继续咨询。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