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9年级语文上商山早行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高效】《商山早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写景抒情诗,出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该诗通过描绘清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中意象与情感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析、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经典诗句的意境与表现手法。
-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思乡之情与人生感慨。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音频、视频等)
2. 课文朗读录音
3. 学生预习任务单(包括作者简介、背景资料、初步感知)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清晨山间鸟鸣、薄雾缭绕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意氛围。提问:“你是否曾在清晨独自出行?那一刻的心情如何?”引出课题《商山早行》。
2. 作者与背景介绍(5分钟)
介绍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在晚唐诗坛的地位,简要说明《商山早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
3. 整体感知(10分钟)
- 播放课文朗诵,学生跟读。
- 初步理解诗意,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内容。
- 提问:“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给你怎样的感觉?”
4. 品读赏析(20分钟)
- 逐句分析: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出发时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分析这两句诗的结构特点,指出其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清冷、寂静的早晨画面。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探讨自然景物描写对情感的烘托作用。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理解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故乡之梦,深化情感层次。
- 小组讨论:
“这首诗为什么能打动人心?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5. 拓展延伸(10分钟)
- 对比阅读:将《商山早行》与《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在情感表达、意象运用上的异同。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段关于“早行”的小片段,表达自己的心情。
6.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商山早行》。
-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描述一次自己难忘的“早行”经历。
六、板书设计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
情感:孤独、思乡、惆怅
```
七、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与感悟,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中体会诗歌之美。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与拓展,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
如需配套PPT课件或教学资源,可进一步联系相关平台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