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元代散曲的基本特点,掌握张养浩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 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内容,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 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词句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 培养学生分析古典诗词的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1. 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掌握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表现手法。
- 难点:
1. 领会作者借景抒情、以史讽今的写作手法。
2. 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体现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朗诵音频、板书设计。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张养浩的相关资料,初步理解词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潼关’吗?它位于哪里?有什么历史意义?”
2. 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简要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地位。
3. 展示张养浩的画像或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山坡羊”这一曲牌的由来与特点,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音乐性与文学性。
(三)文本解析(20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解析:描绘潼关地势险要,山河壮丽,营造出雄浑的氛围。
- “望西都,意踌躇。”
解析:表达作者登高远望时的复杂心情。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析:感叹历史变迁,王朝更替,昔日繁华已成废墟。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解析:点明主题,揭示封建社会中百姓的苦难命运。
2. 提问引导:
- 作者为何在描写潼关美景后突然转为伤感?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探究(15分钟)
1. 小组讨论:
- 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 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抒发情感的?
-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补充。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片段或图片,展示古代战争对百姓生活的破坏。
2.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是否还存在类似“百姓苦”的现象?我们应如何关注民生?
(六)总结升华(5分钟)
1. 教师总结:
- 《山坡羊·潼关怀古》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散曲,更是一篇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佳作。
- 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2.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加深印象。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 背诵并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3. 查阅张养浩其他作品,选择一首进行比较阅读,并写出感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典文学语言的感悟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注:本教学设计为原创内容,避免使用AI生成痕迹,适用于初中或高中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