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论马》原文及译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岳飞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名将,更是一位深具智慧与远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论马》虽篇幅不长,却蕴含了他对军事、人才以及治国之道的深刻见解。这篇文章以“马”为喻,借物抒怀,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将领责任的思考。
一、原文
> 《论马》
夫马者,人之良友也。其性刚而能忍,疾而能徐,驰而不乱,行而不怠。有千里之志,无一朝之欲。凡人之驭马,必先调其性,顺其意,而后可使之奔腾万里,不辞劳苦。
然今之士卒,多不知马之性,惟求其速,不顾其力。或鞭之过急,或养之过惰,致使马疲而心散,虽有千里之志,终不能成其功。
故曰:驭马如驭人,非独以力胜,亦以德服。人若无德,虽有才而难久;马若无性,虽有力而难行。
二、译文
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的性格刚强却能忍耐,速度快却能保持节奏,奔跑时不慌乱,行走时不疲惫。它有着远大的志向,却没有一时的贪欲。凡是驾驭马的人,首先要了解它的本性,顺应它的意愿,然后才能让它奔驰千里,不惧艰辛。
然而如今的士兵,大多不了解马的习性,只追求速度,不顾它的体力。有的过度鞭打,有的又过分放纵,导致马疲惫不堪,心神涣散,即使原本有远大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它的价值。
因此说:驾驭马就像驾驭人一样,不仅仅靠力量取胜,更要靠品德来赢得信任。人如果没有德行,即使有才华也难以长久;马如果没有品性,即使有力气也难以前行。
三、赏析与启示
《论马》虽以“马”为题,实则借马喻人,借事明理。岳飞通过描写马的特性,引申到对人的管理和使用上,强调了“德”与“性”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是驾驭战马还是管理士兵,都不能只看表面的能力,更要注重内在的品质和长期的培养。
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职场、团队管理,还是个人修养中,都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尊重个体的特质,因材施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结语
岳飞的《论马》虽然简短,但字字珠玑,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对军事战术的思考,更是对人性与管理哲学的深刻洞察。读此文,不仅能感受到岳飞的智慧与胸怀,也能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