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砥柱铭》全文】《砥柱铭》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所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哲理和强烈的气势,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及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此铭文不仅展现了黄庭坚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作为士大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砥柱铭
世之有砥柱者,犹人之有脊梁也。砥柱不立,则舟楫难行;脊梁不挺,则志气难伸。故曰:砥柱之重,非独石也,实为国之纲,民之依也。
昔者禹凿龙门,疏九河,导百川,以利天下。其功在万世,其德在人心。然水之流,必有险处;人之行,必有艰难。若无砥柱,何以御风涛?若无忠良,何以安社稷?
今观夫山川之壮,江河之险,皆因砥柱而立。人亦如此,欲成大业,必先立身正直,守节不移。若心志摇动,如浮舟无锚,终将随波逐流,无所归依。
呜呼!砥柱虽石,其志可贵;忠臣虽微,其义弥坚。愿后之览者,鉴古思今,知砥柱之不可缺,识忠义之不可忘。
结语:
黄庭坚的《砥柱铭》虽篇幅不长,却寓意深远,字字铿锵有力,句句发人深省。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人格精神的礼赞。在当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我们更应铭记“砥柱”之精神,坚定信念,勇担责任,成为时代中真正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