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专题02《朝花夕拾》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专题02《朝花夕拾》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1 20:04:07

专题02《朝花夕拾》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创作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收录了他十篇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的文章。这部作品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既是文学经典,也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考点之一。尤其在中考语文中,《朝花夕拾》常以阅读理解、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形式出现。

一、《朝花夕拾》概述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十篇,分别是:

1. 《狗·猫·鼠》

2. 《阿长与〈山海经〉》

3. 《二十四孝图》

4. 《五猖会》

5. 《无常》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 《父亲的病》

8. 《琐记》

9. 《藤野先生》

10. 《范爱农》

这些文章大多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命运与社会风貌。其中既有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封建礼教、旧社会弊病的批判。

二、中考常见考点分析

1. 内容理解与概括

中考常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例如:

- 概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

- 简述《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答题技巧:

- 抓住文章的关键事件、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 注意标题的提示作用,如《五猖会》主要描写的是看庙会的经历与心理感受。

2. 人物形象分析

《朝花夕拾》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

- 长妈妈:粗俗但善良,充满迷信却真诚关心孩子。

-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对鲁迅影响深远。

- 父亲:因病去世,反映了当时医学水平的落后与家庭的无奈。

答题要点:

- 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 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避免片面评价。

3. 主题思想把握

该书不仅记录了个人成长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

- 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对旧式家庭伦理的反思(如《父亲的病》)。

- 对旧社会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如《范爱农》)。

答题建议:

- 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 避免空泛地谈“表达了作者的不满”等表述,应结合文本细节。

三、典型习题训练

1. 阅读理解题

题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在百草园里的生活与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我”在百草园的生活自由快乐,充满童趣;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则枯燥乏味,受规矩约束,体现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

2. 人物形象题

题目:

请结合《阿长与〈山海经〉》的内容,分析“长妈妈”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长妈妈虽然有些迷信、唠叨,但她心地善良,对“我”非常关心。她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出她的淳朴与真诚,是一个有血有肉、令人难忘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

3. 主题分析题

题目:

《朝花夕拾》中的多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了自己在百草园中玩耍的快乐时光,以及后来进入三味书屋后学习生活的压抑感。这种对比体现出他对童年自由生活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四、备考建议

1. 精读课文:熟悉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2. 积累名句: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等经典语句。

3. 关注题型变化:近年来中考更注重综合运用能力,如结合现实谈感悟、联系社会现象分析等。

4. 多做真题练习:通过历年真题了解出题规律,提升应试能力。

五、结语

《朝花夕拾》不仅是鲁迅先生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我们了解中国近代社会、传统文化与人性的重要窗口。掌握好这部作品,不仅有助于应对中考,更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与思考深度。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能够真正走进鲁迅的世界,感受文字背后的力量与温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