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丰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性散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将军在寒冷的雪地中发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后得知这位老战士是为保护部队而牺牲的。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感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感恩之心。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深入体会文章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丰碑”象征意义,体会人物精神。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情感的深度与力量。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图片或视频素材。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你们知道在长征途中,有哪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吗?”
引出课题——《丰碑》,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组织学生认读、书写。
3. 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逐段分析:
- 将军发现老战士的情景,描写寒冷天气与战士的牺牲状态。
- 将军的反应与命令,表现其对战士的敬意。
- 第三段:揭示老战士的身份,点明“丰碑”的象征意义。
2. 品读关键句:
- “他像一座山,巍然不动。”
- “这是一座用生命铸成的丰碑。”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感染力与象征意义。
(四)深入探究(15分钟)
1. 提问引导:
- 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有没有机会活下去?
- 将军为什么说“他是我们队伍中最伟大的人”?
- 你认为“丰碑”指的是什么?
2. 小组合作:
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人物品质、环境描写、象征意义等),进行汇报交流。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十送红军》歌曲片段,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氛围。
2. 阅读补充材料:其他长征故事或现代英雄事迹,比较不同时代的“丰碑”。
3.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丰碑”为题,写一篇短文。
(六)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主旨,强调“丰碑”不仅是物质的纪念碑,更是精神的象征。
鼓励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革命精神。
六、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词并造句。
2. 以“我眼中的丰碑”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3. 查阅一位革命英雄的事迹,准备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培养,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避免AI生成痕迹,适用于语文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