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语文课文《穷人》的说课内容。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讲述渔夫和妻子桑娜在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然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中善良、无私与同情心的光辉。
一、教材分析
《穷人》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之一。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感人至深。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物的善良与无私,激发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桑娜和渔夫的内心矛盾与选择,体会他们高尚的品德。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复杂心理,感悟作品所传达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出课文所描述的艰苦生活氛围,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 问题引导法:围绕“为什么桑娜要收养孩子?”“渔夫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团队合作与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穷人’?”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教师适时讲解难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3. 精读品析(20分钟)
分段精读,重点分析桑娜的心理描写和渔夫的转变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如“她的心跳得厉害”“他皱了皱眉”等,体会人物内心的挣扎与坚定。
4. 拓展延伸(10分钟)
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有没有像桑娜那样的人?”鼓励学生分享身边的感人故事,深化情感体验。
5. 总结升华(5分钟)
回顾课文内容,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六、板书设计
(板书以关键词和简笔画形式呈现)
```
《穷人》
桑娜:犹豫 → 坚定
渔夫:沉默 → 理解
主题:善良、无私、同情
```
七、作业布置
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穷人”这一称呼的理解。
2. 观看一部反映底层人民生活的影视作品,并写观后感。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人物情感,同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拓展,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但在时间分配和个别学生参与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将继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实效。
以上就是我对《穷人》一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