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案《想飞的小象》】一、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学会接纳自己,不盲目羡慕他人。
2. 认知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小象的特征以及“想飞”这一愿望背后的心理变化。
3. 语言目标: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倾听与复述能力。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想飞的小象》)
- 小象、小鸟、老牛等动物头饰
- 背景音乐(轻柔的自然音效)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小象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象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如“小象有长长的鼻子”、“小象会用鼻子喝水”等。接着出示小鸟的图片,问:“小鸟会飞,小象会不会飞呢?”引发幼儿思考。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想飞的小象》的故事:
“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象。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还有一个长长的鼻子。每天,他都会看到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心里特别羡慕。于是,小象常常对妈妈说:‘我想飞!我想飞!’”
“妈妈笑着说:‘你有自己的本领呀!你的鼻子可以喷水,可以搬东西,还可以帮朋友挠痒痒。’可是小象还是觉得难过,他觉得自己不能飞,心里很不开心。”
“有一天,小象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他用自己的鼻子帮助小鸟找到了食物,并安慰它。小鸟感动地说:‘谢谢你,小象!你虽然不会飞,但你的心比飞得还高!’”
“从那以后,小象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需要羡慕别人,只要做好自己,就能成为最棒的自己。”
3. 讨论与互动(10分钟)
- 提问:“小象一开始为什么难过?后来为什么又开心了?”
- 引导幼儿分享:“你有没有像小象一样,羡慕别人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 鼓励幼儿用动作模仿小象和小鸟,增强参与感。
4. 情景表演(8分钟)
请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象、小鸟和妈妈,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重现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与延伸(4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听了《想飞的小象》这个故事,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也要尊重别人的不同。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让幼儿画出“我最厉害的地方”。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说说自己有哪些特别的本领。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引导幼儿认识自我价值,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互动性,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设计,适用于中班或大班幼儿语言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