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middot及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晋书·王羲之传》是《晋书》中记载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生平事迹的一篇传记。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艺术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更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原文节选:
>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曰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也。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其神意,谓之曰:“此儿有风骨,可令其学书。”乃授以笔。羲之遂专精书艺,尤工草隶,时人谓之“书圣”。
> 及长,性好鹅,会稽有孤山,多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遂以五十匹绢易之。人或问其故,曰:“吾欲以书换鹅耳。”
> 尝与谢安、孙绰等游于兰亭,序其事,作《兰亭集序》,辞义华赡,书法遒劲,为一时之绝。
>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卒年五十九。
二、白话翻译: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侄子。他的祖父名叫王正,曾任尚书郎;父亲王旷,做过淮南太守。王羲之小时候言语不多,人们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十三岁时,他曾去拜访周顗,周顗观察他的神情和气质,对他说:“这个孩子有不凡的气质,可以让他学习书法。”于是便教他写字。王羲之从此专心研究书法,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当时的人称他为“书圣”。
长大之后,他喜欢养鹅。会稽有一座孤山,那里有很多鹅,王羲之常常去那里观赏,非常喜欢。于是用五十匹绢换了一群鹅。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想用书法来换鹅罢了。”
有一次,他和谢安、孙绰等人一起游览兰亭,记录下这次雅集的情景,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文章辞藻华丽,书法刚劲有力,成为一时的绝作。
后来他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去世时五十九岁。
三、简评:
《晋书·王羲之传》虽篇幅不长,但内容精炼,语言简练,生动地展现了王羲之的性格、爱好以及他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他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更体现出一种文人风骨与自然情怀。《兰亭集序》更是中国文学与书法结合的典范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王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才华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与内心的专注。他的成功不仅是天赋的体现,更是勤奋与热爱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