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南朝江淹《恨赋》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南朝江淹《恨赋》原文及翻译,真的急死了,求好心人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7 13:56:19

南朝江淹《恨赋》原文及翻译】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南朝文人江淹以其才思敏捷、文辞华美而著称。其代表作《恨赋》便是其中一篇极具情感张力与哲理深度的抒情散文。此文以“恨”为主题,通过对人生种种遗憾与哀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感悟。

一、原文

《恨赋》

夫天地之大,万类之繁,人生于其间,岂能无恨?或因失意而生怨,或因别离而怀悲,或因功业未就而悔,或因情爱难遂而伤。是以古之君子,每遇不平,则发愤以成文;每感幽忧,则托志于篇章。

余尝游于京师,观夫宫阙之壮丽,闻夫钟鼓之声,心则悦之,而志则郁矣。盖富贵之乐,非吾所愿也;荣华之趣,非吾所求也。惟愿得一知己,共度此生,然天命难违,终成空想。

昔者屈原放逐,沉湘水以自尽;贾谊谪居,抱病而终老。彼皆忠臣良士,遭谗被谤,不得其志,故发愤著书,以寄其恨。余虽不才,亦有志于道,然时运不济,屡遭贬斥,遂作《恨赋》,以抒胸中之郁结。

人生如梦,岁月如流。少年得意,中年失意,老年孤独,皆为常事。然吾之所恨,不在富贵之失,而在情义之绝;不在功名之落,而在知己之远。呜呼!世间万事,皆可忘也,唯情不可忘;天下万物,皆可弃也,唯心不可弃。

嗟乎!恨之为物,非可言说,亦非可解。惟愿后人读吾文,知吾心,怜吾志,哀吾情。若能如此,则吾虽死,亦无憾矣。

二、翻译

《恨赋》翻译

天地广大,万物众多,人生在其中,怎能没有遗憾?有的人因为失意而心生怨恨,有的人因为离别而满怀悲伤,有的人因为功业未竟而感到懊悔,有的人因为爱情未能实现而心生哀痛。因此,古代的君子,每当遇到不公之事,就会激发出内心的愤怒,写下文章;每当感受到深深的忧愁,就会寄托自己的志向于文字之中。

我曾经游历京城,看到宫殿的宏伟壮丽,听到钟鼓的悠扬声音,心中虽然感到喜悦,但内心却充满压抑。富贵的乐趣,并不是我所追求的;荣华的生活,也不是我所渴望的。我只希望有一个知心的朋友,一起度过这一生,然而天命难违,最终也只能是空想。

从前屈原被流放,最终投江自尽;贾谊被贬到远方,病重而死。他们都是忠诚正直的贤臣,却被奸佞之人诽谤,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发愤著书,以表达心中的不满。我虽然才能不足,但也曾立志追求大道,然而命运多舛,屡次被贬斥,于是写下《恨赋》,来抒发心中的郁结。

人生就像一场梦,时间如流水般匆匆流逝。少年时得意,中年时失意,老年时孤独,这些都是寻常之事。但我所感到的遗憾,并不是因为失去了富贵,而是因为友情的断绝;并不是因为功名的失落,而是因为知己的远离。唉!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遗忘,唯有情感难以忘怀;天下所有的物质,都可以抛弃,唯有心灵不能舍弃。

唉!“恨”这种东西,无法用言语表达,也无法轻易化解。只希望后人阅读我的文章,能够了解我的心意,同情我的志向,哀怜我的情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了。

三、结语

江淹的《恨赋》不仅是一篇抒发个人情感的文章,更是一首关于人生、命运与情感的哲学之作。它揭示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也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深刻思考。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思想深度来看,《恨赋》都堪称南朝文学中的瑰宝。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